中级职称 时间:09-28 查阅: 次 来源:襄阳考试培训网 作者:襄阳日报 - 小 + 大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列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1家,实现5年倍增;襄阳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29位……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方位推进襄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当前,襄阳市正处于全方位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襄阳科技部门紧盯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高校院所进驻襄阳,探索走出了一条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围绕“产业链”布局“院所链” 8月26日,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印发通知,确定首批4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位于襄阳的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是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 2015年以来,该公司针对转向节锥孔加工效率低、粗糙度高、成本高等问题,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研发转向节锥孔数控精密车镗复合加工工艺及设备。设备在生产线上使用后,转向节锥孔加工效率提升25%,单件成本降低30%。 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的基地,但大学和科研机构较少、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是我市最大的短板。 过去,我市本科院校仅有1家,科研院所只有4家。这与国家及湖北赋予“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战略高度和中西部地区非省会第二城地位严重不匹配。 为弥补这一短板,襄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启动了创新要素聚合工程。市委、市政府印发的《襄阳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了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引进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提升襄阳市创新层级。特别是支持高校院所在襄阳设立校区、分校、研究生院等高等教育机构。 此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招校引院”,围绕“产业链”,布局“院所链”,引入了10多家高校院所进驻襄阳,推动襄阳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策源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 共建共赢开启合作新篇章 有了“招校引院”的目标,用什么来吸引高校的进驻?答案是:共建共赢。 “是襄阳的诚意打动了我们。”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院长吕明云说,襄阳的“交钥匙工程”为研究院提供了场地支持,免除了土地租金、物业费和土地使用费等费用。 襄阳市大胆尝试,创新体制,核心,就是让科研人员得到更大收益。前期项目落地过程中,襄阳市拿出真金白银,挤出土地指——加速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管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校方意见,在满足基本办学需求的同时,分类实施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工程,如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孵化场地等统一按照上限标准施工,确保一次性规划设计建设到位,也为高校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奠定基础。 后续资产运营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依靠市场化服务来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行。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项目建设中,教学科研平台(实验设备等)采取市场化方式,由襄阳市政府、武汉理工大学和相关企业共同筹资建设,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股份合作等方式出资购买相关实验设备,形成三方合作经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科学运营机制。 襄阳是全省唯一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聚集高端科技资源。为此,市政府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建设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市农科院与华农深度合作,两块牌子、两个法人、合署办公,共享科研队伍、基地平台和实践教学等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申报农业科研项目,共同建立融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科技支撑体系。 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企业 为了更好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精准化服务襄阳本地企业,11月30日至12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专家企业行活动,针对冲压、铸造制造领域的企业进行调研。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东津基地投入使用后,相继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8个,参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5项,累计服务企业100余家,完成企业委托开发项目50余项,成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和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重要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平台。 推进科技创新,核心是人才,基础在平台,关键在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理工大学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八个领域,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襄阳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正式运营后,校地之间将聚焦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对接一批重点项目、孵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新型企业、留住一批优秀学生。 高质量创新平台的建设,也为襄阳市打造汉江流域人才高地奠定了基础。 我市在实施“招校引院”工程的同时,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从创业资助、场地支持、融资支持、科技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先后吸引596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来襄创新创业,其中国家级122人、省级474人。“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累计资助项目89个,金额1.1亿元。2019年资助的50个项目中34个已实现产业化,年销售收入达15.6亿元。 |
上一篇:没有了